首先中國山水畫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山水畫入自己的感情通過藝術的手法表達出來的山水畫藝術。
中國藝術在審美的主客觀關系上不過份強調感官刺激和理性分析(概念),更強調主客觀的和諧交融,審美要求和民族個性有關,側重於渾厚、篤實、曠達、溫良、和諧、德性、善化……審美方式較習慣於細細品讀,潛移默化地體會個中情致,例如生活中看畫飲酒、喝茶一口為吞,三口為品,一品其味,二品其意,三品其境界,飲酒的境界是飄飄然欣欣然激越憧憬和詩興,杜甫描寫的飲中八仙就是一種境界,吃茶由悠哉品茶的形式發展為功夫茶,由此氛圍發展為茶道這也是境界。看畫則既悅目猶賞心,即古人所雲:“品其味,會其意,明其志”。黃賓虹有道畫:“江山本似畫,內美靜中參”,內美就是氣氛、氣質、氣息、氣勢、氣韻,包括筆墨精神,當然更指合乎規律,倫理道德和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
山水畫是由風景到作品,從創作到欣賞都有著引人入勝和移情於景的特點,沒有作者身臨其境觸景生情的體驗就沒有讀者身臨其境的,體味和感受,作為山水畫家應具備導游的精神,引領觀者一起瀏覽其間,體察其中,為之怡情,為之陶冶,達到情緒的放松,心靈的正合,簡言之:“暢神”。說此言的正是五世紀時的山水畫家宗炳,他晚年行動不便,終日面對山水畫,“臥以游之”,沉醉於山水自然中,謂之“暢神”。
當今時代人們為了調節喧鬧的城市生活和緊張忙碌的工作,盛行旅游,寄情山水,油畫鐘情於山水畫也是這個道理。
有意境是山水畫的特色,有著從情感到氣格的“境界”的追求。畫山水注重“師造化”,要在造境,高在化境,作畫和看畫共同身臨其境,向審美活動的深層次發展:一是親近自然,回歸自然,和大自然合一,達到主客觀世界與時共進光景常新的境界,謂之新。二是潛移默化在真境、神境、妙境的高深境界之中,陶冶情操,淨化心靈,達到精神境界的升華!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有了境界的高度,才有藝術的高格品位。
- Nov 15 Wed 2017 10:56
山水畫的審美特征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